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科研>硕士生导师
宫文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07 15:15:30 阅读次数:




姓名:宫文华


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戏剧史

兴趣领域:礼乐文化与中国传统戏剧

电子邮箱:wenhua2005715@sina.com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东信广场7号楼

1.简介:宫文华,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山西神池人。2019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戏剧史、戏剧文物与文学、戏剧民俗、比较戏剧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主持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大同市项目2项。曾在《文化遗产》、《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新闻爱好者》、《中国戏剧》、《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山西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


2.教育背景:

1996.09—2000.07  雁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

2002.09—2005.07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读硕士;

2015.09—2018.07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读博士;

最高学位艺术学博士


3.工作简历:

2000.07—2002.09  五寨师范学校任教;

2005.07—至今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任教。


4.教授过的部分课程: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中西戏剧比较、文化产业概论、比较文学概论


5.发表论文及专著:

发表论文

1. 梆子腔的起源、流布及其与道情之关系,《文化遗产》(CSSCI)2017年第5期。

2. 和顺邢村昭懿圣母庙戏台、信仰及其演剧文化考,《中华戏曲》(CSSCI)2017年第2期。

3. 晋北道情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生存现状的考察,《戏曲研究》(CSSCI)2013年第87辑。

4. “非遗”视域下的晋北道情传播方式研究,《新闻爱好者》(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2018年第7期。

5.“临川四梦”在清中后期戏曲中的传播——以《清车王府藏曲本》为考察对象,《中华戏曲》(CSSCI)2021年第1期。

6. 黄竹三先生与中国祭祀戏剧研究,《中国戏剧》(北大核心)2023年第1期。

7.传承与创新:晋北道情的现代发展之路,《中国文化研究》(北大核心)2022年第3期。

8.论对等理论在戏剧《茶馆》茶文化英文翻译中的应用,《福建茶叶》(北大核心)2018年第3期。

9. 晋北道情性状源流考,《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0. 晋北道情的生存状况及发展前景,《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1. 晋北道情发展流变考,《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2. 北魏时期佛教在平城的传播及其特点,《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3.戏曲研究中一次“接通”的有益尝试,《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14.墙里开花墙外红——冯其庸先生戏曲研究及其与《红楼梦》研究的互动,《名作欣赏》2022年第26期。

专著

1.《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晋北道情研究》,中国民间小戏丛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3.《宴飨礼乐与古代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2020年版。


6.课题研究:

1.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戏曲文物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编号:17ZDA244),参与,在研。

2.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宣大堡寨聚落古戏台与戏曲活动的调查研究”(编号:2018BB07070),参与,在研。

3.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传统戏剧中的‘禁毁’现象研究”(编号:2010AA070819),已结题。

2021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云冈石窟与北魏丝路乐舞文化交流研究”(编号:20210124),主持,在研。

4.2010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北魏宗教文化发展流变研究”(编号:2010023),主持,已结题。

5. 2013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非遗’视域下的晋北道情研究”(编号:2013242),主持,已结题。

6. 2015年度大同市软科学项目“当代社会变迁中的晋北道情研究”(编号:2015116),主持,已结题。

7.2019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产业视域下山西戏曲发展研究”(编号:2019B303),主持,已结题。

8.2020年度大同市软科学项目“大同市戏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传承研究”(编号:2020161),主持,在研。

9.2021年度山西省教改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2021501),主持,在研。

10.2021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文艺学硕士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021YJJG303),主持,在研。


7.社会评价:

论文、专著荣获山西省社科奖

1.2020年,论文《梆子腔的起源、流布及其与道情之关系》荣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

2.2021年,专著《宴飨礼乐与古代戏剧》荣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3.2022年,专著《宴飨礼乐与古代戏剧》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

核心期刊论文下载量

(1)据知网统计,《梆子腔的起源、流布及其与道情之关系》被引用4次,被下载335次。

(2)据知网统计,《晋北道情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生存现状的考察》,被引用7次、被下载185次。

(3)据知网统计,《和顺邢村昭懿圣母庙戏台、信仰及其演剧文化考》被引用1次,被下载148次。

(4)据知网统计,《“非遗”视域下的晋北道情传播方式研究》被引用4次,被下载177次。

(5)据知网统计,《“临川四梦”在清中后期戏曲中的传播——以<清车王府藏曲本为考察对象>》被下载69次。

(6)据知网统计,《传承与创新:晋北道情的现代发展之路》,被下载80次。

(7)据知网统计,《黄竹三先生与中国祭祀戏剧研究》,被下载35次。


8.荣誉:

1.2010、2011年两年连续获评山西大同大学优秀党员。

2.2013年,获评山西大同大学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山西省优秀班主任(辅导员)。

3.2013年,我所带的班级10汉本九班获得山西大同大学优秀班集体、山西省优秀班集体。


9.参加学术会议:

1. 2016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参会论文《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山西戏曲的生存状况探究》。

2. 2016年12月,汤显祖与明代戏曲学术研讨会, 上海大学主办,参会论文《从<清车王府藏曲本>看“临川四梦”在清中后期戏曲中的传播》。

3. 2017年6月,纪念王季思、董每戡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主办,参会论文《梆子腔的起源、流布及其与道情之关系》。

4. 2017年7月,黄竹三先生治学之路与新时期戏曲文物研究学术研讨会,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参会论文《黄竹三先生与中国祭祀戏剧研究》。

5. 2018年5月,首届全国双语高端论坛,北京语言大学主办。

6. 2018年7月,全国元代文学研讨会,西北民族大学主办,参会论文《“勾栏”新论》。

7. 2018年8月,第十五届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内蒙古财经大学主办,参会论文《文化产业视域下晋北道情的传播方式研究》。

8. 2018年10月,首届珠三角戏剧与影视学论坛,深圳大学主办,参会论文《10至12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戏剧文化交流》

9. 2019年9月,第六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山西大同大学主办,参会论文《晋北道情的舞台表演艺术》。

10.2019年11月,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参会论文《明代政府的宴飨演剧改革及其对当下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11. 2019年12月,全球文化管理学术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参会论文《宋代政府的宴飨演剧改革与中国古代戏剧的转型》。

12.2021年6月,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南科技大学主办,参会论文《洛阳关林宋墓杂剧砖雕叙考》。

13.2021年10月,第三届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中国海洋大学主办,参会论文《元杂剧中的“家国文化”书写》。

14.2021年10月,文脉延续:首届道清文化的当代传承与传播高端论坛,甘肃环县,参会论文《晋北道情的舞台表演艺术及其意义》。

15.2021年10月,采茶戏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江西抚州,参会论文《黄梅采茶戏中的道情艺术元素》。

16.2021年10月,第四届中国大同北魏·云冈文化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山西大同,参会论文《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及其价值》。

17.2021年12月,纪念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办,参会论文《云冈石窟与犍陀罗艺术的东传》。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路 邮编:037000 电话Tel:0352—75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