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文学院团委书记冀敏、专职组织员李彩霞带领22级学生代表踏上行走的思政实践之旅,在大同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与雕塑博物馆的厅廊之间,聆听一段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步入辽金元民族融合馆,同学们通过震撼的巨幅古画与三维动画交织,直观理解了古都大同作为“咽喉之地”的重要地位。庄严的佛教塑像与斑斓壁画,仿佛向同学们诉说着千年的信仰与传承。南北窑口的瓷器并肩陈列,茶酒器具、异域贸易遗珍,皆是文化血脉奔涌的实证。从辽金的窄袖袍服到元代的家居器用,日常点滴的变迁,清晰勾勒出多民族生活习俗相互浸润的温暖轨迹。同学们驻足观赏,感受着不同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
转场雕塑博物馆,凝固的艺术瞬间被青春的目光唤醒。从北魏佛陀的悲悯微笑,到当代匠人的创新刀痕,石与泥的对话跨越千年。同学们在参观一幅幅巨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艺术传承与民族融合的相似性,既需敬畏传统之魂,亦要拥抱时代之新。
本次行走的思政,使同学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在“观看”中体悟文化精髓。离馆回望,历史的风云激荡仍在胸中翻涌。先辈于交融中开拓的智慧之路,正是今日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明灯。让我们继承这份开放与坚韧,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壮阔交融诗篇——以青春之名,共绘团结奋进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