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科研>硕士生导师
彭栓红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07 15:46:14 阅读次数:





姓名:彭栓红


职称: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民俗学,云冈学,民俗学

兴趣领域:中国现当代地域文学,民俗学,云冈学,戏剧戏曲学

电子邮箱:pengshuanhong2008@163.com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文兴路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1.简介彭栓红(1978—),山西怀仁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山西大同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生导师。 大同大学语言文学、新闻传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会员、中国元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员。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大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大同市传统文化传承中心研究员。山西省科技库入选专家,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大同市科技库入选专家等。研究方向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民俗学、民俗学、云冈学、戏剧戏曲学等领域。主持省级科研课题9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几十项,指导省、校级大创项目各3项。科研论著荣获山西省各类社科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世界宗教文化》《美术观察》《人民音乐》《中华戏曲》《戏曲艺术》《山东社会科学》《北方文物》《北方论丛》《山西师大学报》《云冈研究》《四川戏剧》等核心期刊论文16篇),专著2部,参编6部。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俗学网、民俗学论坛等国家级学术网站转载。被大同博物馆、云冈研究院、山西省考古所“考古汇”、山西大学等公众号、网站等推送。著作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图书馆收藏。


2.教育背景

1998.09—2002.07 雁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

2002.09—2005.07 山西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生毕业

2009.09—2012.07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博士毕业

最高学山西师范大学戏剧戏曲学 文学博士


3.工作简历

2005.07—至今 山西大同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任教

2014年至今聘为山西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生导师。

2019年至今聘为山西大同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生导师。

2013年至2020年担任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文学院党委委员、系总支副书记、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2006年被聘为助教,2008年被聘为讲师,2013年被聘为副教授,2019年1月被聘为教授。


4.教授过的部分课程:《云冈石窟审美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同作家作品研究》《民俗文化》《文艺民俗学》《民间文学》《民俗学概论》《民俗学专题


5.发表论文及专著

发表论文

[1]徐彭栓红.民间情歌意象的文化心理解读,《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04(2):113-118. 中文核心

[2]彭栓红.女性:家法族规下的弱势群体,《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05(3):33-35.

[3] 彭栓红.异化:人类历史转型期的永久困惑——《变形记》与《一地鸡毛》主人公异化比较及其思考,《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02(1):81-84.

[4] 彭栓红.晋北民俗对民歌的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10(5): 39-42.

[5] 彭栓红.论晋北地理生态文化对晋北民歌的影响,《文化学刊》,2009.09(5):108-111.

[6] 彭栓红.浅析山西民歌的民俗意蕴,《沧桑》,2010(1):245-246.

[7] 凌建英 彭栓红.期待视野中的民歌教育,《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5):138-140. 中文核心 国家级 CSSCI

[8] 彭栓红.原生态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功能及应用策略——以山西民歌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1(3) : 58-61.中文核心 CSSCI

[9] 彭栓红.多元文化交汇下的晋北民歌初探,《民族文学研究》,2011(2):151-155.中文核心 国家级 CSSCI

[10] 彭栓红.叙事学视野下的民歌研究——以山西民歌为例,《人民音乐》,2012(5):60-62.中文核心 国家级 CSSCI

[11] 彭栓红.民俗语境下的《西厢记》之情理表达,《中华戏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2月第44辑:270-282.。中文核心 国家级 CSSCI

[12] 彭栓红.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刍议——以河曲、左权原生态民歌保护为例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2):137-140.中文核心 国家级 CSSCI

[13] 彭栓红.民歌视阈下的山西人性格与审美,《古今通俗文学演变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1月:448-457.

[14] 彭栓红.民俗文化圈与元杂剧中的民俗趋同现象,《北方论丛》,2014(3):25-28.中文核心 CSSCI扩展

[15] 彭栓红.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4(6):40-42.

[16] 彭栓红 樊晋希子.生命的叙写:《厚土》民俗纠葛情节的艺术展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5(2):64-68.

[17]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女真民俗文化,《民族文学研究》,2015(4):143-150.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中文核心 国家级 CSSCI

[18] 彭栓红.民间文化对元杂剧叙事结构的影响,《戏曲艺术》,2016(4):38-41,50.中文核心 国家级 CSSCI

[19]彭栓红.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的叙述特征,《北方文物》,2017(1):55-60.中文核心 CSSCI扩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俗学网、民俗学论坛等转载

[20]彭栓红.神圣的仪式与世俗的狂欢——传统节日中的怀仁旺火文化解读,《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7(1):97-101.

[21]彭栓红.多元文化孕育下的云冈石窟造像模式,《美术观察》,2018(1):117-121.国家级 中文核心 CSSCI中国社会科学网、民俗学论坛转载.

[22]彭栓红.城市化背景下《甘家洼风景》人与村的困境 ,《中北大学学报》,2018(1):14-18.

[23]彭栓红.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的文化表达和历史记忆,《世界宗教文化》,2018(2):137-141.国家级 中文核心 CSSCI

[24]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8(5):92-102.国家级 中文核心CSSCI 中国社会科学网、云冈研究院官网官微转载.

[25]彭栓红.论《甘家洼风景》顺延伏笔式的叙事技巧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9(6):76-79

[26]彭栓红.论王保忠《甘家洼风景》的叙事策略,《中北大学学报》2020(6):38-43

[27]彭栓红 李旭昕.夏禹传说的“在地化”——基于山西夏县夏禹传说的考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21(2):76-79

[28]吕文丽 彭栓红 民俗视野下的元杂剧叙事特征 ,《四川戏剧》2021(10):65-68 中文核心

[29]彭栓红 云冈石窟造像的图像叙事艺术,《云冈研究》2021(3):22-29

[30]杨虹 彭栓红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人”的生存困境,《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22(2):80-84

[31]方洁 彭栓红 王保忠《甘家洼风景》的语言艺术魅力,《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22(5):85-89+103

专著:

[1]山西民歌研究.彭栓红.(独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2]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彭栓红.(独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3]中国民俗知识·山西民俗.彭栓红(参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4]寒食·清明.彭栓红(参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1月.

[5]新编民间文学教程.彭栓红(参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6]中国节日·春节(山西卷).彭栓红(参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5月.

[7]山西古村镇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彭栓红(参编).太原:三晋出版社,2015年6月.

[8]中国戏曲文物志(雕塑卷).彭栓红(参编).太原:三晋出版社,2016年3月.


6.课题研究

1.项目主持

[1]晋北民歌的地域特色研究.2006年大同大学校级青年项目(编号:2006Q04),山西大同大学,2006年10月.彭栓红(主持).

[2]晋北民歌的文化特色及其应用价值研究.山西省社科联“十一五”规划2008至2009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编号:SKLZDKT2008076),山西省社科联,2008年7月,彭栓红(主持).结题“优秀”

[3]山西原生态民歌的发掘与保护策略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092027),山西省教育厅,2009年10月.彭栓红(主持).

[4]叙事学视野下的山西民歌研究.山西省研究生重点创新项目(编号20103062),山西省教育厅,2010年10月.彭栓红(主持).结题“优秀”

[5]山西民歌传承与保护研究.2012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晋文办【2012】185号),山西省文化厅,2012年12月,彭栓红(主持).

[6]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山西大同大学2012年度博士教师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编号:2012-B-26),山西大同大学,2013年4月.彭栓红(主持).

[7]走向民间世俗的云冈文化研究.201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14339),山西省教育厅,2014年7月,彭栓红.(主持). 结题“优秀”

[8]2018年山西省教改项目、2017年校级重点教改项目; 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习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山西省本科院校为例.彭栓红(主持)

[9]2020年山西大同大学科研专项课题(云冈学研究)“云冈石窟的民族文化内涵与平城模式”(项目编号2020YGZX021)彭栓红.(主持)

[10]2021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规划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WYB202137)云冈石窟造像的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彭栓红.(主持)

[11]202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编号:2021YJ102)云冈石窟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彭栓红.(主持)

[12]2022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一般)(项目编号:2022YD133)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化”研究,彭栓红.(主持)

[13]2022年度山西大同大学科研专项课题(云冈学研究)“北魏以来至民国时期云冈石窟铭刻墨书题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YGZX012)彭栓红.(主持))

2.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几十项,代表项目如下:

[1]中国节日·春节(山西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子课题(JRZCH201006),国家社科规划办,2010年10月,彭栓红.(参与).

[2]大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YJAZH053),教育部,2009年11月,彭栓红.(参与).

[3]中国现代小说服饰描写中的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1YJA751017),教育部,2011年9月,彭栓红.(参与).

[4] 中国戏曲文物志(雕塑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0130071),国家社科规划办,2016年3月,彭栓红(参与).

[5]山西古村镇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TCC5-C03-08)山西省古村镇保护利用与减贫方略研究,2015年6月,彭栓红(参与).

7.社会评价

论著获省级奖:

[1]《晋北民歌的文化特色及其应用价值研究》(编号:SKLZDKT2008076).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优秀奖,山西省社科联,2009年6月.彭栓红.

[2]论文《原生态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功能及应用策略——以山西民歌为例》.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2012年3月.彭栓红.

[3]论文《民俗语境下的<西厢记>之情理表达》.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2013年3月.彭栓红.

[4]专著《山西民歌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2014年7月.彭栓红.

[5]专著《山西民歌研究》.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16年10月.彭栓红.

[6] 论文《元杂剧中的女真民俗文化》.山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18年11月.彭栓红.

[7]论文《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2019年10月.彭栓红.

[8]著作《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山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2020年12月.彭栓红.

[9]参与课题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文明探源问题的重要论述与北魏平城历史文化研究》获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中华文化学院鉴定成果“二等奖”。


8.个人荣誉:

[1] 2017年被评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2]2018年9月,获“山西省教育系统模范教师”。

[3]2019年7月,获大同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4]获山西大同大学2016—2018年度科研先进个人三等奖。

[5]2006年山西大同大学“优秀班主任”。

[6]2013-2015年度、2017-2018年度山西大同大学“优秀教师”。

[7]2014年山西大同大学“优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8]2017年山西大同大学“2016-2017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9]2021年6月,获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0]2022年9月,获山西大同大学“教书育人标兵”。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路 邮编:037000 电话Tel:0352—7563536